[2020/12/14]
保險生態圈 拚異業結盟

聯合報 記者沈婉玉/台北報導

國內保險業進入「金融生態圈模式」,以前民眾得親自跑銀行才能取得金融服務,或連繫業務員購買保險,如今愈來愈多異業結盟成形,例如旅平險結合航空旅遊、機票訂購平台,電商平台也可打造保險館,量販店也有規畫專屬住家、汽車、寵物網路保險商品,電信業者也合作推出網路傷害險等,民眾隨時隨地都能取得服務與商品。

傳統保險通路包括業務員通路、經紀人及銀行保險通路等,多屬於離線(off-line)銷售通路,要保人需透過實體通路,才能夠買保險商品。進入數位時代,網路投保崛起,並連結社群媒體、移動裝置、電子商務平台等,成為銷售新通路,保險購買習慣也有所改變,保險服務的提供愈來愈從客戶導向思考,以提升客戶體驗,透過異業結盟開創新商業模式與商機。

許多保險公司與電商合作,針對網購族的消費行為推出商品。房仲公司和產險公司合作推出房東出租送凶宅險,產險公司也與旅行社跨界合作,讓客戶在旅行社購買旅遊行程及旅遊險可一氣呵成。

新銷售模式背後都是數據的力量。例如,從超過二百萬卡友的國泰世華COSTCO聯名卡發現,客戶在居家相關的消費高達四成,因此量身規畫住家、汽車、寵物三大網路保險商品,也協助合作夥伴延伸對會員服務的深度與黏著度。

康健人壽則率先與電信業者合作,鎖定通勤族推出專屬網路投保傷害保險。電信業者的數據資料,讓保險業者找到有需求的通勤族,並清楚掌握通勤族的輪廓,例如年齡及所得區間,因此能針對需求打造出低保費、高保障、購買方便等特色的傷害險,並讓通勤族透過手機簡單幾個步驟就可完成線上投保。

新安東京海上產險與網購平台樂天市場合作推出「樂天保險館」,獨家提供保險商品及知識。新安東京海上產險電商協理孫蔚雯坦言,網路投保市場占比仍低,但企業要超前部署,透過數據分析瞭解下個世代的消費思維,「業績不是主要目的」,例如數位原生消費者可能討厭面對面,害怕被推銷的壓力,反而喜歡上網看網友評論來決定買什麼商品。

孫蔚雯表示,在自家官網上提供保險商品,無法了解往來客戶的輪廓,但跨平台銷售,透過數據資料的分析,較能推測消費者可能的需求,甚至量身打造保險商品。例如在電商平台買寵物飼料的消費者,應該有養寵物,若養的是大型犬,統計上有大車的比率高,很有可能有車險的需求。


附檔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