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2022/7/11]
投資型雙撥回保單恐絕跡

經濟日報 記者陳怡慈/台北報導

附保證給付的投資型保單,將不再有現金撥回及單位撥回的雙撥回機制。金管會保險局高層昨(10)日受訪時證實,這類商品容易讓民眾誤以為整體投資帳戶淨值有額外增加的效果,「不容易講清楚」,商品審查將從嚴監理。

隨著商品審查監理趨嚴,雙撥回保單將成為絕跡保單。國泰人壽的鑫飛揚變額年金、中國人壽的增安鑫變額年金,前者因跑得快為國內雙撥回首例,後者因適用備查制得以躲過一劫,成為市售「唯二」具有雙撥回機制的保單。業者未來要再推出同時配發現金及單位數的保單,商審時將不易過關。

壽險業者透露,幾家公司先前送交具有雙撥回機制的保單給金管會審查,最後都沒有下文,因保險局擔心容易引發客訴,保險局高層昨日受訪時證實有關說法。

據了解,雙撥回保單在配發現金之餘,另外還配發單位數,容易讓保戶誤以為單位數增加,整體投資帳戶淨值變大,但實際上猶如股票除權,整體投資帳戶淨值並不改變,每單位淨值則會下降。

尤有甚者,股市低迷之際,投資型保單的帳戶價值原本就有下跌壓力,配發單位數後,每單位淨值又會走低,容易讓多採類全委型態、以美元計價的帳戶,每單位淨值跌破8美元,而帳戶淨值一旦跌破8美元,保單將停止配現,要保人連每月領現金的權利都會喪失。

金管會保險局高層昨說,單位數變多,總價值不變,就只是撥回單位數增加的誤解而已,如何對民眾說明清楚很重要。但投資型保單複雜,不容易講得清楚,尤其是對高齡者,更是容易產生銷售糾紛。

大型壽險公司主管昨說,雙撥回保單是國壽的創舉,原本要彌補附保證身故給付保單每個月都要扣保證費用,因而必須出售單位數,以致長期下來,要保人每月領現金額因單位數減少而連帶減少的困境。

他表示,投資型保單行之有年,國人對於配現、配單位數的機制相當熟悉,讓現金撥回與單位撥回混搭,要保人可有長期穩定的領現金額,對保戶有利,而且也不是真的都沒辦法說明清楚,建議主管機關多讓業者有嘗試的空間。


附檔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