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濟日報 記者戴玉翔、廖珮君/台北報導
台灣壽險市場面臨「三高」問題,包含保單利率高、新台幣保單占比高、海外配置高,在面臨2026年接軌新制僅剩一年半的時間,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昨(17)日提出將透過三階段幫助壽險業過難關。
彭金隆表示,為了幫助業者順利接軌,第一階段要解決外匯價格準備金的問題,未來會加大外匯價格準備金提存的上限,以及加大可沖抵的範圍,藉此擴大外匯價格準備金的幅度,讓保險公司可選擇是否用更低的避險比率,用這個節省下來的避險成本直接充實資本。
第二階段針對IFRS 17接軌進行盤點,務必要讓各業者都能夠順利採行;第三階段針對新一代清償能力進行盤點,透過在地化、過渡化兩項工具協助整個產業往好的方向前進。
彭金隆指出,台灣壽險業在整個結構上面,幣別是不太匹配的,不管是新台幣的負債還是外匯的資產,但因為會計制度的關係,匯率波動影響壽險業的損益表現及淨值波動,但大部分都是為了讓報表平穩,必須採用已實現的損益去平衡,為了解決此問題應該要往更好的方向來處理。
彭金隆表示,壽險政策已經確定要於2026年實施兩項措施,首先為接軌IFRS 17,此項各壽險皆按部就班在進行;再來是保險業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。
針對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,目前給予業者過渡化緩衝期15年,是否會再往後延,彭金隆說,未來環境不可控,過去在制度設計一直都是採取彈性方式,但整體政策方向一定要往前走,保險業遇到劇烈波浪,最好的辦法就是加大噸位,也就是資本適足率,不能等到問題發生才去解決。
距離2026年接軌只剩下一年多的時間,彭金隆強調「仍會如期實施」,但監理機關一定會採用非常穩健務實的方式面對,制度接軌絕對不是要整倒誰或是讓誰變得困難,而是要幫助大家能夠應付未來風險。
目前壽險業資本適足率尚未達標僅剩新壽、三商壽,根據兩家提出的改善計畫,要於6月底達標有難度,彭金隆表示,不會拘泥於6月30日一定要怎樣,主管機關在意的是有沒有增資的誠意與落實,會持續把關。